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近日,某招聘網站公布的人才數據分析數據顯示,現在的芯片行業存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而根據現在的就業情況分析,造成芯片人才巨大缺口的主要原因是薪資和提升空間不足,教育不到位等原因。
薪酬相對工作強度來說,起點低,薪資漲幅小
招聘網站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芯片行業人才平均招聘薪資為10420元,十年工作經驗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資為19550元,僅為同等工作年限的軟件類人才薪資水平的一半。數據顯示,芯片人才所學專業TOP5為電子信息工程(18.69%)、自動化(10.63%)、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9.02%)、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5.02%)和測控技術與儀器(4.97%)。以上5個專業主要涉及芯片設計層面。
一位于2018年拿到華為海思公司錄用通知書的員工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我是博士畢業,薪資是單獨談的,公司給我月薪在2萬元左右,加上年終獎,年薪可能在40萬元左右。”他說,“不過,本科生、碩士生就遠不及這個數字。”有華為公司員工向北青報記者評價稱,內部不少員工認為海思的薪資在公司內部不算高,究其原因,“可能海思的產品不外售,不直接產生收益,而且研發投入很大。”
成長速度慢、迭代周期長是限制芯片人才薪資漲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發工程師林濱表示,應屆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一般要經歷四五個芯片項目周期,每個周期半年到兩年,此后才能開始“獨當一面”。一位集成電路投資人也認為,企業需要的優秀人才是能夠直接上手的,而剛畢業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培訓、長時間的沉淀,兩者相差甚遠。一位高校老師表示,企業不太愿意接收短期學生實踐,即使接收也會以涉密為由不給學生充分的鍛煉機會。
芯片產業群體中海歸比例增加
張源曾留學英國,在薩里大學獲得移動通信專業博士學位。2016年,他回國創業,成立創新維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推出了“基于SDR(軟件定義無線電)的物聯網芯片”解決方案。張源表示,國內芯片設計的相關企業有幾千家,但從業人員卻只有14萬人,這是遠遠不夠的。“市場需求導向下,未來不論是歸國留學人員還是國內高校畢業生,都將有更多人在芯片產業就業。”張源預測說。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2019年在芯片產業創業的海歸會越來越多。中國的芯片產業國際化程度很高,海歸在國外學到先進理論知識和技術,能在國產芯片產業大展身手。海歸創業是國內芯片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想要在芯片產業創業的海歸,該業內人士建議:“關注芯片產業的發展,要看新的增長點在哪里。在已經應用了芯片的傳統領域,企業主要通過不斷提高性價比來提高競爭力。但對于芯片應用新拓展的領域,誰先進入市場誰就有話語權和定價權,就可能賺得盆滿缽滿。”
解決人才短缺問題需要從培養人才途徑和提高人才待遇入手
這不僅是微電子學生的困惑,明顯的薪資差異導致一些在基礎架構領域有深厚積累的芯片研發人才也開始向互聯網應用領域轉型。我國知名的芯片研發機構或企業大多在北上深等一線城市,而在這些城市工作所獲得的薪酬,往往比不上一線互聯網公司所能提供的薪酬。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是:高校培養的人才和我們企業需求的人才不一致。一些學生實踐能力不強,要想盡快進入工作狀態比較難。”高校是培養芯片人才的搖籃。然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存在供需不契合的現狀。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需要企業和高校合作,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實用性人才。
芯片研發并不是單獨的學科,需要相關人員掌握物理學、材料學、計算機學等知識,需要的是復合型創新人才。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也指出,要注重高校的專業設置問題。從某些角度來講,當下高校的教育體制和學科間的限制制約了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的培養。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副所長周玉梅建議,高校應當充分了解人才的分布與需求,采取科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資源共享,共同開展培訓。發揮高校、企業在職業培訓上的優勢,雙方聯合,共同培養企業、社會所需要的實用性人才。業內人士認為,培養芯片人才,需要打破專業壁壘,將“產學研”融合,解決好目前中國芯片產業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不均衡的問題。要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提質增效,注重高端人才、綜合性人才的培養。
現在芯片的發展受人才的限制非常大,要改善這樣的現狀,也要改進現在的人才培養形式,對芯片方面的頂尖學生給予合適的發展空間和環境。而在人才流失方面企業也應該做出努力,現在國外的芯片行業在薪資外還有股權激勵,這些都屬于激勵措施。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